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秦云龙:揭秘“脱贫奇迹”的背后返回

2020-04-17来源:经济杂志阅读:325次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1万美元的人均GDP,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一切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巨额的财政投入,从金融机构到社会组织庞大的资金造血,成为创造“脱贫奇迹”的动力所在。

据《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从394亿元增加到1261亿元,累计投入5144亿元,年增幅高达21%。

从1986年至2005年,近20年内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256亿元,此后呈直线式上升,从2016年开始,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000亿元。2017年我国扶贫支出飙升至3171亿元,增长38.7%,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增长30.3%。2018年全国扶贫支出再次攀升,达到4770亿元,增长46.6%,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去年,全国扶贫支出326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261亿元,地方支出2000多亿元。

“省市县今年扶贫资金投入已经达到2000亿元以上,到目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经拨付1136亿元,同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在3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司长黄艳介绍说。

为了给打赢脱贫攻坚战输送更多的“粮草”,2015年以来中央采取更多方式,加大力度支持精准扶贫。据财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要求地方每年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用于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1090.8亿元、1294亿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2016年-2019年安排79.4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脱贫攻坚。“十三五”时期拟安排用于脱贫攻坚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共10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1%。

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巨额投入之外,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扶贫金融债等金融产品对脱贫攻坚的支持也十分巨大,发挥了扶贫生力军的作用。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822亿元,同比增长12.7%。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461亿元,同比增长12.5%。据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巡视员任铁民介绍,2019年,我国新增扶贫小额信贷632亿元,累计放贷6000多亿元,惠及1520万贫困人口。

扶贫不仅仅有财政及金融的支持,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各种形式的扶贫,同样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仅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就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了483亿元的贫困地区农产品,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154亿元,动员引导其他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1000亿元。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7个部门,推出《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开展30项具体行动,以消费支持贫困地区脱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国的扶贫力度将继续加大。今年,中央和地方在脱贫攻坚方面的财政支出,再加上整合的各种扶贫资金,总投入将达到两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截至2018年,世界上仍有150多个国家的GDP总量不足两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