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聚焦知识城“一号工程”,打造中新合作新标杆!返回

2020-12-11来源:黄埔融媒阅读:801次

12月9日上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20年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代表黄埔区委常委会、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作报告。

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再部署、再推动,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要求,动员全区上下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尖兵,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牵引带动全市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中勇当先锋。
  会议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两个大局”亲自为广东新发展阶段工作定位导航,为我们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擘画发展蓝图、描绘美好未来,在广东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要求,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大变化”殷切期望,凝聚起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竭动力,推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坚定不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为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尖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部署,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四区四中心”建设,形成黄埔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和施工图,续写更多黄埔新的辉煌,为广东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作出黄埔贡献展现黄埔担当。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勇当尖兵的实施意见》《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落实〈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区委委员、区委候补委员、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出席会议。

全程列席会议的有:不是区委委员、区委候补委员,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的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开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及区法院党组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不是区委委员、区委候补委员的区纪委、开发区纪工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区纪委常委、开发区纪工委委员,区监察委委员;不是区委委员、区委候补委员的区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街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直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全区各村、各社区党组织书记,相关驻区单位的负责同志,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黄埔区第一届党代会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会议还邀请了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区委巡察组组长以及部分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

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中赛龙夺锦、奋勇争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我区牢记“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深化港澳合作中扛起担当,在“双城联动”中挺起脊梁,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引领示范。
  在制度融合方面,建设制度融合先行区,实施“湾区通”工程,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深化商事登记“跨境通”,建立与港澳信用互通互认机制,打造包容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
  在深化港澳合作方面,与香港共建穗港智造合作区和穗港科技合作园,构建穗港合作产业化链条,实现穗港协同发展;与澳门共建穗澳合作示范园,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合澳门拓展葡语系国家合作,为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建设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全链条服务港澳青年在黄埔逐梦。
  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广州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的联动将进一步加强,有效对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共建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和全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协同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同时,我区将深化产业规划、项目对接,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积极参与“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建设,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我区将与南沙科学城共同推动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联互通,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与东莞水乡深化合作,共建大湾区深度合作先导区,增添“一核”动力。高水平推进广清“一区三园”建设,探索“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清经验”。

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我区牢记“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我区将建设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以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一流高校等为支撑的战略创新集群。创建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张江实验室广州基地,建好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等领域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前沿。
  同时,全面加强与中科院合作,推动设立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据悉,目前全区已集聚中科院13个重大项目,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等8家中科院直属单位均在我区设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新高地。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正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规格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8大价值创新园区,加速推动“智谷、氢谷、药谷、美谷、纳米谷”成形见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为牵引,我区做大做强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深入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推动汽车、化工、食品饮料、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重镇。

聚焦知识城“一号工程”,打造中新合作新标杆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牢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决心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始终让广州开发区这面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旗帜高高飘扬。
  当前,我区正举全区之力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高质量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落地。
  在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方面,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质押融资试点,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打造知识产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在深化中新二期合作方面,全面拓展中新双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推进知识塔、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新加坡能源集团等项目建设,建好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

聚焦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我区正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强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探索“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新模式,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服务机制,让企业更具获得感。

开通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

我区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以更高标准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创新城区。
  深化城市更新,争创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升级“1+20+N”配套政策体系,在突破土地征拆难题、优化区域平衡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确保决胜三年旧村拆迁攻坚任务有序推进。
  狠抓民生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实施“一小时融湾、半小时通达”工程,推动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建设,开通从知识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加快贯通创新大道,加快有轨电车3、5、9号线建设,实现一小时融入大湾区、半小时通达四大片区。大力推进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重点推进知识城南方医院和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精品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