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官网!
搜索

彭宇: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返回

2019-08-28来源: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阅读:578次

在第一期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沙龙活动上,时任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彭宇指出知识城的自身特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为现场发言摘要。

知识城从2008年开始谋划,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年时间。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变与不变”,从中央的文件来看,一方面强调国家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强调我们要增强定力。中央正在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城要坚守的是什么?在变化大局中怎么样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知识城不变的特色是发展的理念。知识城是汇聚精英人才的高地,中新战略合作的代表项目和杰出典范,首先是开放的。我们最新的发展规划目前正在报批,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中心,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个定位也是根据最新的形势做的梳理。知识城不变的追求是对知识价值的追求。知识城之所以能够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的突破点,我们在知识生产、知识转化、知识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国务院唯一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一直围绕知识创造和保护的理念,我们今天的会也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知识城来搞智库,本身也属于知识经济的一个方面。知识城不变的底色是坚持实体经济支撑。正如专家说的,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离开珠三角,与知识城一直延续开发区的传统,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几个大项目也引进来了。

下面我谈谈怎么样迎接大变局。我们把握好变局,要承认差距,找到标杆,认真学习,持续改进。首先知识城是与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项目,我们要坚定的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新加坡可学的东西不多了,去新加坡看,表面上看,好像与我们的差距不大,我们的一些城市也建的非常漂亮。但是,我读了新加坡的文章,确实感觉新加坡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现在我们提倡高质量发展,但是具体到地方上的项目,地方上的开发区,从哪些地方来发力,来找突破,我觉得许多地方还是比较迷茫,这时候要找到一个标杆,找到一个榜样,我们有10年的合作基础,有非常好的条件。为什么说新加坡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有四个方面。

第一,从人均收入来看,有学者统计了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列出来的都是小国,包括瑞士、卢森堡、挪威、冰岛、新加坡和中东的石油国家,其中只有瑞士、卢森堡、新加坡是靠管理取得成功,挪威、冰岛、中东主要靠资源,瑞士和卢森堡都是上百年的积淀,而新加坡通过50年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成绩。

第二,从产业发展来看,新加坡的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近新加坡的产业升级集中力量搞两个领域,高端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这两个产业也是知识城最有希望突破的。我们有百济神州、粤芯芯片,今年都会陆续投产,都是大的项目。当然,我们还是刚刚起步,新加坡把这两个产业在全球做到有影响力,我觉得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从营商环境来看,其实营商环境更重要的是营商成本低,特别是人力成本。王珺主任说工资高人才就往哪里跑,新加坡工资高,比美国高30%甚至高一倍,但新加坡的个税在发达国家也是最低的。这样综合算下来,对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来说,新加坡的用人成本比美国低30%,这也是新加坡营商环境能够名列前茅第一的原因。我们是全省的营商环境试验区,我们要学习进步的路还很长。

第四,从社会管理来看,新加坡高质量发展不仅表现为人均发展水平很高,并且能够保证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3%,可以发达经济体中可以说是奇迹。新加坡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方面治理水平世界一流,政府债务也控制的非常好,交通顺畅、空气质量、花园城市等为人称道。我梳理了一下,医疗、教育、环保是国内一线城市的痛点问题,政府债务、就业目前也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领域,这些方面恰恰是新加坡的优势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知识城也发展了10年,下一步很重要的是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过去40年成功的经验还是要坚持下去,打造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以整体区域的合作在国内率先试点。当然,不仅限于学习新加坡的经验,还有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也可以学,在更大、更广的范围来深化改革开放,来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