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南端,一条火红的“蛟龙”跨越江面——明珠湾大桥正式开通,畅通明珠湾片区“大动脉”,更串联起南沙与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大湾区城市;
城市北端,一座地面的“小蛮腰”将要亮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动工建设,枢纽门户能级再提升。
新经济的浪潮中,从交通枢纽到民生设施,从产业“新星”到全球龙头,建设引擎的“轰鸣声”在城市四处响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
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广州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奋力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工、竣工、签约项目累计超1000个,总投资约1.4万亿元。第二季度,广州集中开工16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591亿元,年度投资超600亿元。其中,8个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61个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
广州继续昂首向前,聚力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南方日报·广州观察AII01版面
六月的广州,热!
热度,来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汗流浃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
热度,来自封闭期间双向奔赴的所有人,以及解封后的温暖相拥;
热度,还来自做好疫情防控同时仍马不停蹄的重大项目现场。
龙穴岛上,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建设正酣。
码头前沿,岸桥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上,IGV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轨道吊自动对位,自动抓取集装箱后放到指定位置……一系列“行云流水”的作业过程,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实船联合调试成功。
“这是广州港南沙港区突破全自动化操作的一个关键节点,意味着国产的自动化码头TOS系统已经具备了实际工况运行的能力。”广州港股份副总经理陈宏伟介绍。
一路北上。伴随着阵阵礼炮声响,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未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在此交汇,并引入广从城际(广河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及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等线路,这座真正实现“四通八达”的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将为乘客打造“零换乘、一体化”的出行体验。
视线向东。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内,广州第一座跨河配网电力行人桥架吊装完毕;金融城起步区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投产。
一座桥,一座变电站,为金融城片区插上电力保障的“翅膀”,助力该片区的建设发展不断提速。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大批“硬核科技力量”更是加快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正式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铿锵落地,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慧眼等3个“国之重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中科院13个大院强所项目投入运营。
今年以来,广州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格局。
上半年,全市开工重大项目421个,总投资6598亿元;竣工项目199个,总投资2069亿元;签约项目387个,协议投资额5074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额770亿元。
正如广州气温一般,重点项目的热度不断走高,建设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袭来。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下称“琶洲核心片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一座“新地标”在此崛起。
在134.5米的高空,一条空中连廊将让华邦—凯旋项目中的两座高层塔楼在空中实现牵手,连廊本身也被打造成为可纵览一江两岸三带、汇聚浩瀚江景的“琶洲客厅”。不远处,总投资约33亿元的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让琶洲片区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
主要承载阿里巴巴在华南地区的移动事业群、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上下游归集等业务领域的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是今年上半年广州竣工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发挥龙头示范效应,琶洲片区正向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稳步前进。
作为广州制造业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上半年迎来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的竣工。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质谱细分领域的领头企业,也是国内少数能自主研发的规模产业化企业之一。新近竣工的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应用示范中心等,并新增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仪、在线挥发性有机物(VOCs)质谱仪、微生物质谱仪等8条质谱产品生产线,实现年产质谱仪器220台套、年产值达6亿元的产业化规模。
位于番禺区的时代广汽动力电池项目规划年产能达12亿瓦时(可配套2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80亿元。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广州地区乃至整个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填补广州市在高端动力电池领域的产业空白,带动大量成规模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周边集聚配套,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源源不断的产业新动能,让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迸发出强劲生命力。
今年以来,全市签约项目387个,协议投资总额5074.59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7874.3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签约项目12个,协议投资总额769.5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954.6亿元。
1—5月,全市重要领域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增长17.2%,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1.1%,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器材、通用设备、医药、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76.8%、71%和59.5%。
6月28日,广东省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黄埔区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举行。翻看项目列表,最引人注目的是“氢”与“芯”。
今年初,现代汽车燃料电池系统建设项目落户广州。这是现代汽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销售基地,也是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系统专用工厂。
湾区半导体产业园项目。
上半年竣工的湾区氢谷起步区项目,则建设了氢能产业集聚、研发设计、市场运营、检测检验、国际交流等“五个中心”,同时在项目内规划建设加氢站,供入园企业生产、研发、检测、运营集中用氢,加速氢能企业、人才集聚发展。
投产后月产1.9万片12寸晶圆、实现CPU/GPU/FPGA核心元器件FCBGA基板国产化、建设半导体外延用碳化硅涂层石墨基座研发机构……开工活动当天,7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在该区集中动工。纳入省第二季度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广州粤芯半导体二期、深南电路项目、盈骅总部项目、志橙半导体项目等七个,全部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项目。
其中,深南电路项目将完善国产FCBGA封装基板产业生态。据悉,FCBGA封装基板是构成CPU/GPU/FPGA除晶圆外的核心器件,其技术要求高、供货周期长、购买难度大,该项目的建成,将实现FCBGA封装基板国内批量供应零的突破。
“未来国内高端集成电路的发展不仅要靠晶圆制造的突破,还依赖于高端芯片封装用FCBGA基板的快速发展。”深南电路董事长杨之诚在集中开工活动上表示。
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北部湾区半导体产业园,则将通过横向带动封装测试项目落户,纵向带动设备材料企业的本地合作,形成“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全产业链闭环,构建为以特色工艺为优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和全球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技术产业成为广州重点项目布局的香饽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聚效应愈发显著。
今年新签约的TCL广州华星光电T9项目,定位为全球首条面向Micro-LED的氧化物面板生产线,拟建设和运营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该项目的落地,对于广州强化新型显示产业链配套建设、进一步夯实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基础、拓宽广州新型产业版图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是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位于花都区的鸿利显示LED新型背光显示二期项目,主要研发生产Mini LED背光与显示、Micro LED新型显示器件及模组、新型显示配套器件等产品,达产后预计实现75寸电视背光月产出20万台,直显产品月产能1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
鸿利显示LED新型背光显示二期项目。
在经过一个多月与新冠病毒的赛跑后,广州依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在此前提下,全市上下面向新的发展方向加速跑,共同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