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通过采取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措施,将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有效控制在部分行业和区域。市政府出台实施了“纾困9条”,主要立足快、准、实,从金融、税费、用工、租金等方面,提出“输血、减免、缓缴、补贴、返还”等一系列政策,及时精准帮助企业渡难关。
为了更好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广州又在“纾困9条”的基础上出台实施了《关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称“双统筹46条”)。
7月9日,广州市举办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104场)。会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旭对“双统筹46条”进行了介绍。
“‘双统筹46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涵盖疫情防控又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既着眼短期帮扶企业解难题又系统谋划经济长远高质量发展,既从供给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又发力需求侧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陈旭表示,“双统筹46条”旨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失,力促供需两端齐头并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促进会展、旅游等行业全恢复
陈旭表示,“双统筹46条”提出,要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做好“三防一强”,从防反弹、防扩散、防输入、强基础四方面提出系列措施,持续做好“三个全覆盖”,即入境旅客闭环管理全覆盖、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全覆盖、进口货物监测全覆盖。
另一方面,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文体娱乐等公共场所、密闭经营性场所开放,逐步恢复社会餐饮服务,逐步开放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限流管控,促进会展、旅游等行业全恢复。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造
陈旭强调,为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统筹46条”提出,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报批、施工许可办理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调度,力争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推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等领域在建重大项目优化施工流程、加快征拆交地速度。
同时,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全力保障在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能需求;分类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制定出台激励国有资本平台投资重大工业项目的政策措施;梳理汇总一批成熟的、可供项目落地的园区载体目录,优先考虑安排重大项目落地。
在精准谋划城市更新改造方面,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设已批复改造实施方案的33条城中村项目。
“双统筹46条”还提出,要建立广州市新基建项目库,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措施,组织有关金融机构设立新基建专项支持计划。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建设用地计划实施,依法依规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统筹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快干先得”的原则,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和支出进度,争取早发行、早投放、早见效;协调重点金融机构按照优惠利率水平提供专项贷款资金支持,保障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融资资金需求;发挥广交投广河高速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资产扩募功能。
“着力促消费稳外贸方面,稳步实施在常规中小客车指标配置额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延续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政策,落实广东省2021年关于汽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陈旭介绍,广州还将支持直播经济、文商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天河路、北京路等商圈优化升级;加大外贸企业帮扶力度,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提升货物流通效率。
强化重点产业带动
研究对总部企业加大奖励力度
产业方面,“双统筹46条”通过强化重点产业带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旭介绍,广州将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计划,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
具体而言,广州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动力电池材料、智能驾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靶向招商,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加快组建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具备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等全过程全产业链总承包能力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推动乐金OLED、超视堺、粤芯加快释放产能,加快维信诺模组、粤芯半导体项目二期、华星光电T9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
数字经济的“引擎”将继续有力运转。陈旭表示,广州举全市之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进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优化提升“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构建“爱游广州”智慧旅游平台;推进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建设开放软件平台和应用示范场景,加大对软件首版次应用的政策支持。
服务业方面,“双统筹46条”将研究对总部企业按照经济贡献加大奖励力度,对新引进的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总部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政策支持;实施民营领军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构建从“种子企业”到“总部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优化高端专业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
加快金融业发展,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运营,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提升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上保所南方总部等重大平台发展壮大。同时,着力推动农业、工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建设,加快落实“链长制”,做大做强建筑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移动端总入口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陈旭介绍,广州将通过三大领域的工作,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简审批手续,提升行政效率。”陈旭表示,广州将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优化升级“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0.5天办结;推动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整合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实现“一照通行”;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审批机制,将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优化电水气等公共事业服务,推进“电水气协同报装窗口”进驻市、区两级政务中心和不动产登记窗口。
此外,通过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广州将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推广使用电子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移动端总入口。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政策兑现集成服务,纳入不少于1000项政策兑现事项,加快推进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将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惠企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对比,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精准推送政策。
在创新监管模式方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将抽查比例、频次、概率与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