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深耕全国唯一国家级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形成全国全省首创清单20项,用生动“知识城模式”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历经五年,年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分别增长2.33倍、1.28倍、16.66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5.9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经验与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一、坚持全要素服务保障,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
(一)构建大协同大保护格局。成立全省首个政企联合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黄埔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构建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调解仲裁、行业自律、海外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大协同大保护格局,探索规范化、模式化、可复制的企业产权保护模式。区内亿航智能(广州)有限公司被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最佳案例。
(二)畅通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诉前、诉中全过程调解合作机制,拓宽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已完成案件调解196件。成立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打造200人知识产权调解员队伍,建立争议解决专家库合作机制,有效提升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水平。
(三)提供便利化维权保护服务。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检察室,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时介入引导侦查机制、犯罪案件刑民证据转化机制,开展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黄埔管辖试点,2016年以来审查逮捕案件84件201人、审查起诉71件160人。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公证处,年均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业务达3000件。
二、坚持全链条金融创新,高质量打造知识产权运营业发展先行区
(一)发展知识产权特色金融机构。推动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设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特色支行,专注知识产权系列融资产品研发与经营,累计为49家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03亿元。建成全省首家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入驻80家金融机构和16家知识产权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对接、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一站式”服务。
(二)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设立多元化知识产权风险投资集群,发行全国首单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工程,形成“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近五年帮助400多家企业融资70余亿元,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总保额达4250万元。
(三)搭建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平台。建设全省唯一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加强产业链整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依托科研大院大所成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联盟,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实施。五年来,实现企业专利转移转化11725件,价值61.82亿元。
三、坚持全覆盖赋能创新,高水平打造知识产权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示范区
(一)集聚知识产权优质服务资源。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知识产权服务园区,总投资超90亿元,集聚30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其中20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7家境外优质机构,拥有3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文化传播与普法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阵地,已接待3000余名公众参观。
(二)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全国首推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的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模式,每年聘请资深导师驻点10多个园区、指导100多家企业、创造1000多件高价值专利。首创“互联网+”企业知识产权集体贯标模式,搭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远程会晤与咨询平台,让企业持续共享知识产权管理在线指导。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广东省专利奖228项,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74家。
(三)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围绕卫星通信(北斗)导航、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氢能源、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绘制专利导航地图,认真开展重大经济和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分析评议。2020年,全区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工业产值合计约20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4,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四、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高层次打造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实践探索区
(一)建立统一高效行政管理体制。设立全国唯一区县级知识产权局,成立知识产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知识产权专项小组,涵盖知识产权、发展改革、科技等50多个职能部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推出24项具体举措,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工作。
(二)创新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国首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互融互通,出台“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10条”,实现港澳、新加坡知识产权在知识城享受同等待遇。成立全省首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聘请7名港澳籍特邀知识产权调解员,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初步彰显影响力。
(三)强化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水平。全省唯一开展专利代理领域对外开放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大厅,对外国人考取中国专利代理资格、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予以资金补贴。参与举办中非知识产权政策与制度高级别研讨会、中欧知识产权工作组第二十一次会议、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等活动,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