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中新广州知识城智库在科学城集团总部5楼会议室举办了“元宇宙—新生态 新场景 新发展”学习会。本次会议由智库研究小组成员主持,分别从“如何诗意地理解元宇宙”、“从投资角度看元宇宙”、“知识城——元宇宙之城”三方面,对元宇宙的概念发展、当前产业应用和相关产业政策进行了分享和探讨。知识城智库现将相关观点汇总成文,以飨读者。 一、何为元宇宙 美东时间2021年10月28日周四,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宣布了一件震动全球互联网世界的大事:Facebook将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公司股票代码将从12月1日起变更为“MVRS”,并规划了一个覆盖了办公、游戏、社交、教育、健身等多种场景的元宇宙版图。以此为标志,“元宇宙”在互联网行业彻底出圈,掀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和讨论。2021年,也被视为元宇宙元年。而在元宇宙元年过去不到半年,围绕元宇宙的布局在互联网已经掀开了白热化的争夺战。2022年4月15日传出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拟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合计约430亿美元)收购其尚未持有的推特全部已发行普通股。埃隆·马斯克曾在公开场合承认很多人和他谈论元宇宙,但他对于元宇宙持不置可否的态度,认为“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一定看好元宇宙这玩意”。但是他对推特的公开收购,已把自己卷入了元宇宙的潮流当中。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根据龚才春主编的《2022中国元宇宙白皮书》的定义,“元宇宙是人们使用计算机制作出来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元宇宙具有四大核心特征:沉浸式体验、虚拟身份、虚拟经济、虚拟社会治理。 元宇宙的概念源起于美国著名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1992年撰写的科幻小说《Snow Crash》,书中情节发生在一个现实人类通过 VR设备与虚拟人共同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的未来设定中,小说第一次提出了“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两个概念。当前很多人对元宇宙的认识都存在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的观念中,认为虚拟社会是元宇宙、游戏是元宇宙、AR/VR是元宇宙……实际上,这些都是对元宇宙的碎片化认知。Roblox公司的CEO Dave Baszucki认为元宇宙至少包括以下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而Beamable公司的创始人Jon Radoff认为元宇宙构造有七个层面: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元宇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定义仍在根据元宇宙的发展处于不断地丰富更新完善过程当中。 二、元宇宙行业态势简析 由于现阶段的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成熟,我国元宇宙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混沌期,相关应用仅限于简单的虚拟场景社交互动,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此外,业内的技术标准尚未形成,产品数量以及竞争者处于较少的阶段,进入壁垒相对较低,鱼龙混杂。行业中的市场推广和竞争都处于粗放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经过粗略统计,我国现阶段一共约有2808家注册公司涵盖元宇宙的相关业务。大部分元宇宙相关企业主要分布于数字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和省份,如北京(221家)、上海(263家)、广东(552家),四川(166家)和浙江(236家)紧随其后,积极布局元宇宙领域。 此外,根据4月份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显示,在A股4000+上市公司中,有111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告宣布在元宇宙领域开展相关布局。这111家公司主要分布于传媒、计算机软件开发、消费电子等行业。目前在下游to C端布局的应用场景集中于场景虚拟化,例如NFT、终端设备、虚拟社区、虚拟人等主题。 在广州市范围,截至2022年4月,在广州注册且布局相关业务的业数量达到16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占22%,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占21.6%。 从区域看,这些元宇宙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河区(65家)、白云区(23家)、黄埔区(21家)黄埔区积极布局元宇宙的企业有21家,其中科学城7家、知识城3家,主要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为其中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积极代表。此外,黄埔区政府率先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以支持元宇宙相关产业。该政策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元宇宙专项扶持政策,将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培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黄埔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势能。 三、我国元宇宙发展相关政策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不断寻找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拉动内需,发挥内循环优势与统一大市场优势。近两年来,随着对元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我国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在逐渐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元宇宙技术、产品、市场等走向更新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元宇宙相关政策,但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元宇宙相关技术和产业有提及: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也提出: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以线下为基础,依托5G高带宽、低延时特性将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视觉技术与银行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网点向多模态、沉浸式、交互型智慧网点升级。 各地市对元宇宙持有的态度不一,一些持较为开放包容态度的地市率先出台了元宇宙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提前布局,武汉、合肥、上海市徐汇区均将元宇宙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浙江、无锡、厦门等省市也在相关产业规划中明确了元宇宙领域的发展方向。今年4月,广州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广州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发布元宇宙专项扶持政策的城市,提出要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培育工业元宇宙、数字虚拟人、数字艺术品交易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元宇宙创新集聚、支持技术引领、鼓励应用示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引流、扩大行业影响、创新基金支持等。 知识城智库认为,元宇宙作为新生事物,相关方可以抱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其进行积极审慎的探索。从宏观政策而言,元宇宙政策引领工作可从三方面展开:其一,明确战略。加快对元宇宙进行总体产业规划布局,建立产业标准、规范和体系。其二,树立标杆。选择对外开放度高、公共服务能力强、财政实力雄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先行试点,如打造“元宇宙广州”。其三,数字基建。加快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产业创新体系。从微观政策而言,元宇宙政策配套工作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平台建设。强化元宇宙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链建设与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元宇宙产业生态建设,保证元宇宙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数据赋能。完善数字要素流通“动力系统”,培育数据资产产业链,加强数据要素保护,构建数据基础的制度,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鼓励分享企业数据生产资料。三是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求,统一元宇宙建设标准。以数字为基础,以模型为载体,以平台为底座,构建元宇宙运行体征指标体系。